当前位置:首页 » 时尚 » 正文

    抑郁症患者什么时候开始会有想死的念头

    日期:2025-07-04 04:02:41   分类:时尚  作者:祝息

    摘要: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想自杀?想死不是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想自杀,那么 ,抑郁抑郁症是症患发展到什么阶段 ,才会让人想死呢 ?时候

      10月10日是精神卫生日 ,我们想和大家聊一个严肃的开始话题 :

      抑郁症患者究竟是什么时候  ,开始有了“想死”的想死念头 ?

      01.自杀想法 ,不容易被察觉

      外网上有一组照片非常有名 ,抑郁叫做“Depression has no face” ,症患这组照片是时候全球抑郁症患者和亲朋们晒出来的日常百态 。

      最有名的开始照片,是想死2017年7月自杀的林肯公园主场查斯特·贝丁顿。

      查斯顿的抑郁妻子说:“这张照片是我丈夫自杀前几天的 ,那时候他已经有了自杀的症患念头,但是时候我们谁也猜不到。”

      抑郁症患者的开始家人们最害怕的就是 :

      也许几个小时之前 ,ta还笑脸迎人 ,一切如常,但是几个小时后 ,ta却悄然无息地向世界告别 。

      抑郁症为什么会让人想自杀?不是每一个抑郁症患者都想自杀 ,那么,抑郁症是发展到什么阶段,才会让人想死呢 ?

      02.什么时候,情绪会变得难以忍受?

      (1)认知灵活性受损 ,疼痛感被放大

      其实不只是抑郁症患者 ,普通人也会在生命中的某个困难阶段,有过短暂的自杀念头 。但是 ,一旦想到ta们所爱的人 ,这个念头就被自然而然地“驳回”。

      这种认知灵活性(Cognitive Flexibility)是我们自我保护的机制。

      本质上 ,抑郁症会损坏我们的这种认知灵活性,改变我们的思维和感知方式。

      当我们陷入抑郁症当中时 ,我们很难摆脱当前的情绪和心理状态,也很难预想未来的场景。

      除此之外,抑郁症会放大我们对痛苦的感知。

      也许大家都注意到了 ,抑郁症患者的消极,不只是对当前环境不满 ,而是对过往所有的失败 、挫折 、损失都充满消极的情绪 。如果还有不幸的童年经历 ,那么抑郁症患者会更觉得痛苦 、难以走出来 。

      对抑郁症患者来说,ta们每一天都不由自主地沉浸在消极想法里,不断重温着自己人生失败 ,即便是看起来成功有为的人 ,可能也重温着自己认为的人际、自我追求的失败。Ta们忍受着不断地自责 、只能设想凄凉的未来 。

      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  ,任何形式的拒绝——亲密关系破裂、朋友的回避、社交排挤 ,这是最难以忍受的严酷经历之一。

      有研究表明,当我们经历“拒绝”时,大脑中掌管着“身体疼痛”的区域也会被激活 。

      但是,和“身体受伤,伤好了就不疼了”不同,心理疼痛在大脑中无休止地循环播放。

      而且,当我们再次经历这样的场景,痛苦与痛苦之间产生共鸣  ,会以极其强烈的情感浓度再次被唤醒。

      (2)会加重自杀念头的因素

      就像是抑郁症很容易“传染”一样,自杀的念头也是。有家人、朋友自杀身亡的抑郁症患者 ,自杀的可能性 、风险更高 。

      如果患者身边出现了自杀案例,那么不管你是否觉得ta开心 ,最好让ta始终都有人陪着;如果ta愿意沟通,也可以主动询问ta们对于亲友自杀的感受 。

      药物滥用、酒精上瘾等,也是让一个人产生自杀念头的危险因素 。当酒精和药物滥用伴随抑郁症同时出现,一个人的自杀风险数倍提升。

      因此,如果处于抑郁症初期阶段时,一定要避免通过“借酒消愁”,这种发泄方式不只是“愁更愁”,更会让我们完全失去与命运抗争的意识。

      再者,因为大脑很多时候无法区分生理和心理疼痛 ,因而很多同时患有慢性病和抑郁症的患者  ,会比其他单一病症的患者更难忍受病痛和孤独 。当你已经知道ta不止有抑郁症 ,也有一些其他慢性病 ,那么多花些时间陪伴。

      也许你无力改变ta们的病情,但是降低ta们的孤独感,就已经分担了ta们的疼痛感 。

      国际上大多数完成自杀的是男性,但是在我国 ,女性自杀死亡人数更高 。而且 ,国际上有调查显示,虽然全球而言男性自杀身亡者更多 ,但是女性产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是男性的4倍 。

      03.作为普通人,怎样减少TA的自杀想法 ?

      (1)主动和TA们讨论“死亡”

      有一部分想自杀的人,最明显的预警信号就是开始讨论“想死” 。但是还有一部分抑郁症患者,却会选择保持沉默。

      在我们的观念当中 ,似乎直接和抑郁症患者本人讨论“自杀”很不恰当。

      但事实并非如此,和ta们主动讨论“自杀” ,反而会让ta们感觉更好 ,而且也会让你更能了解真实现状 。

      主动询问“你对自杀有什么看法”,能诱导沉默的企图自杀的人开始分享。

      处于绝望深处的人,在说话的方式当中,提供了自杀风险高低的线索 。

      Ta们的谈论内容可能体现出没有目标 、感到被困、感到自己成为他人负担 ,或者,ta们会提及到一些强烈预示风险的行为——比如孤立自己 、在网上搜索过结束生命的方式 、提前安排好遗嘱等等 。

      对抑郁症患者亲属来说,不要太依赖于自己对ta最近是否开心的直觉判断 。

      因为有的时候,ta们情绪忽然好转  ,反而是因为作出了决定的“如释重负” 。

      主动和ta们讨论死亡  ,不是一种失礼 ,而是一份尊重。

      (2)和TA一起制定《反自杀协议》

      作为预防自杀的一种手段,很多心理治疗师 、咨询师,都会和抑郁症来访者一起起草一份《反自杀协议》。

      你可以和ta们作出约定 ,让ta们同意(而不是要求ta们)不进行自我伤害 ,万一忽然有了结束生命的想法 ,就致电给自己,或者拨打紧急求助电话 。

      这类《反自杀协议》当然不具备法律约束效率  ,然而在西方国家 ,很多自杀率很高的工作者都会签署一份这样的契约。而这份契约形式移植到个人与个人之间,同样对降低自杀念头有帮助。

      当Ta在签署这份协议的时候 ,真的想和你达成这一项契约 ,这种郑重承诺感,是会让ta在想要“结束一切”的时候有所犹豫。

      一份有效的《反自杀协议》应当是正式的纸质文件 ,有双方的签署 、日期 ,并且各自保存一份副本。在协议当中,列上如果处于危险情绪的时候  ,有哪些必须拨打的电话号码(最好不止一个),比如你的联系方式、其他的朋友、咨询师的紧急联系电话、公众求助热线等。

      最好这个副本的保存地方醒目一点,随时都让ta看到 ,不断地加深ta对这份契约的信念感 。

      欢迎关注壹点灵——

      用专业的心理服务 ,叩开幸福的大门 。

    凡注明”来源 :XXX“的作品 ,均转载自其他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。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 ,意在为公共提供免费服务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再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 ,本网将立即将其撤除 。

    扫码关注壹点灵官方微信公众号

    新注册用户回复【优惠卷】可获得50元倾诉优惠卷1张

    另外还有精华版测评资料  、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领取

     



    留言/评论: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
    填写好QQ号码,任点空白处自动获取

    昵称

    邮箱

    网址

    Copyright 2019 光迹 版权所有

    sitemap地图-XML